线上展览祥龙献瑞
时间:2024-02-06 来源:浏览次数:

 

 

IMG_257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媒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赋予龙万能的神性。传说中的龙,能兴云雨、善变化、利万物,为古代四方神之一。在中国人心中,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国生命力最强、影响最深远的文化现象之一。中国人以龙为图腾,几乎每一个喜庆吉祥的日子都少不了龙的影子。
      为迎接农历甲辰龙年的到来,增添节日喜庆氛围,如皋市博物馆以龙为主题,制作《祥龙献瑞》展览,以图文形式展出,让广大观众对中国龙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恭贺新春佳节的到来!

 

 

 

龙形探源

IMG_264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龙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神奇动物,其形象来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来源于鳄鱼,有说来源于蛇,还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雨后的彩虹。现代学者认为,龙是以蛇为主的图腾综合体。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远古氏族社会时期,黄河流域以蛇为图腾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并逐渐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最终形成:美角似麟鹿,迤身似蛇蟒,披鳞似鱼,健爪似鹰隼的形象。宋人罗愿为尔雅所作的补充《尔雅翼》解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商陵君养龙


商陵君好龙。有人把穿山甲当成龙献给他,商陵君非常高兴,并问它吃什么,献龙者说吃蚂蚁。商陵君请专人饲养和驯服它。有人对商陵君说:“这是只穿山甲,不是龙。”商陵君听后大怒,用鞭子抽打这人。商陵君周围的人因此十分害怕,没有人敢说它不是龙,都顺从商陵君称它是神龙。有一回,商陵君看“龙”,只见它卷曲如弹丸,后又突然伸展开。周围的人假装惊讶,说这“龙”太神奇了。商陵君听了十分开心,让人把“龙”迁到宫里去住。晚上,这只穿山甲打穿砖墙逃跑了。周围的人发现后上报说:“这‘龙’刚健有力,竟然穿石走了!”商陵君随即去察看踪迹,惋惜不已,又吩咐要养好蚂蚁,希望等着它回来食用。没过多久,天下大雨,雷电交加,有真龙在天上现身,商陵君就认为他喂养过的“龙”来了,便摆出蚂蚁邀请和招待它。真龙一见非常恼怒,就震击了宫殿,商陵君就死了。

IMG_270


有献鲮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豢而扰之。或曰:“是鲮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抶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商陵君又大悦。徙居之宫中,夜穴砖而逝。左右走报:“龙用壮,今果穿石去矣!”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乃养蚁以伺,冀其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谓豢龙来,矢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刘伯温《郁离子》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高大险峻,挡住了东去的黄河水。大禹治水来到此处,从山中凿开一道大概一里多长的门,称为“龙门”。黄河之水便是从龙门奔流而下。每年暮春三月,龙门下方聚集从各处而来的黄鲤鱼,它们逆流而上,奋力靠近龙门,想要跃登龙门。但一年之中能够成功者不超过七十二条。一旦跃过龙门,就有云雨跟过来,天火会烧去它的鱼尾,黄鲤鱼便能腾飞升空,化身成龙。

IMG_272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宋代《太平广记》引《三秦记》

龙族成员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许多古籍中都提到过不同种类的龙。《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方言》曰:“龙未升天曰蟠龙。”
蛟龙是有鳞的龙,能引发洪水,它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跃天空。宋代的《墨客挥犀》描述:“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
应龙是有翼的龙。《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虬龙是有角的龙,《楚辞·天问》有:“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螭龙是无角的龙,螭龙寓意美好、吉祥、招财,也寓意男女的感情。《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
蟠龙是蛰伏在地尚未升天之龙,呈盘曲环绕状。我国古代建筑中,盘绕在柱上和装饰在梁上、天花板上的龙一般称为蟠龙。

龙的种属类型多样,家族庞大,另外还有虺、夔等。

 

民间有“龙生九子”的说法,且说法不一。明宰相李东阳著作《怀麓堂集》,龙有九个儿子,性格爱好功能各异:
老大“囚牛”,爱好音乐,经常蹲在琴头上听弹拔琴弦的乐曲,因此,至今一些珍贵的琴头上雕刻着它的形象,称为龙头胡琴。
老二“睚眦”,平生喜欢争斗拼杀,因此,至今兵器上的刀环,刀柄,吞口上镶着它威武的形象。
老三“嘲风”,平生喜欢登高望远,因此在古建筑宫殿屋角上装饰着的形象,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嘲风最形象齐全,嘲风高高在上象征着威严,吉祥,且有消灾降妖,崇高神秘的作用。
老四“蒲牢”,平生好鸣叫,相传它居于海边,当巨大的鲸鱼喷水跳跃时,它被吓得大叫,因此,大钟的钟钮铸着它的形象,而把撞击大钟木杵制作成鲸鱼的体形,为的是让钟更响亮。
老五“狻猊”,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爱动,更爱好烟火,因此,常被装在佛座和香炉的底部,在石狮和铜铁铸狮颈下项圈中也可看到它的形象。
老六“霸下”,形象似龟,力大无穷,喜负重,石碑座下的便是其形象。老七“狴犴”,形似老虎,威武雄霸正直好义,仗义执言,能明辨是非,所以,常装饰在狱门和法院的大门上,维护着公堂的肃穆正气。老八“负屃”,形象最似龙,平生好文,常在石碑的两侧看到它的形象,因为我国石上常篆刻着名人妙文书法,脍炙人口,称绝千古,而老八喜欢这些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甘愿做石碑两侧装饰,日夜相伴。老九“螭吻”,又名鸱吻,口阔喜吞,常在殿堂脊背两端看到它的形象,传说它可灭火消灾,镇邪降妖,兴云唤雨的功能。

另有说法: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钮是也;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似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

龙行龘龘  形容群龙腾飞的样子。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蛟龙得水  传说蛟龙得到水,就能兴云作雨,在天空腾飞。后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龙蟠凤逸  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怀才不遇。李白《与韩荆州书》:“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比喻坏人同好人混在一起。
龙潭虎穴  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龙腾虎跃  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龙骧虎步  像龙仰着头,像虎迈着步。形容气概威武。
龙骧虎视  龙马昂首快跑,猛虎注视猎物。形容人的气概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龙行虎步  形容仪态威武轩昂,气度不凡。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龙吟虎啸  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的激烈。
神龙见首不见尾  本形容诗文跌宕多姿。后用以形容人行踪神秘。龙下蛋——稀罕
龙上沙滩——有力无处使
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老实(石)人
龙门阵缺人——摆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