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文化交流展项目-
为丰富广大市民朋友疫情期间的文化生活,我馆应当涂博物馆之邀,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文化交流展项目。

六朝流韵·东晋青釉双系盘口壶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11.2cm,底径10.8cm,高23.4cm,腹围74.0cm
六朝流韵·唐长沙窑执壶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4.4cm,底径4.7cm,高10.0cm
六朝流韵·西晋青釉四系罐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9.8cm,底径7.8cm,高11.8cm,最大腹围51.2cm
六朝流韵· 东晋青釉双复系盘口壶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16.5cm,底径12.8cm,高31.3cm,最大腹围82.0cm
六朝流韵·南朝黄釉六系盘口壶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14.3cm,底径10.6cm,高30.0cm,腹围64.5cm
六朝流韵·西晋青釉双复系衔环铺首罐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19.5cm,底径12.2cm,高23.0cm,腹围95.0cm
六朝流韵·西晋青釉双系铺首罐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8.8cm,底径7.5cm,高11.0cm,最大腹围40.8cm
六朝流韵·唐注子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7.0cm,底径8.5cm,高5.5cm
六朝流韵·西晋青釉双系衔环铺首盘口壶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10.6cm,底径9.6cm,高19.8cm,最大腹围65.4cm
六朝流韵·西晋青釉贴塑钵
等级:国家二级文物
尺寸:口径16.6cm,底径13.1cm,高9.8cm
六朝青瓷
六朝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瓷器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六朝青瓷”的概念是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制品。当涂地区作为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的京畿重地,保留有相当数量的六朝青瓷器。
从汉代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到唐代“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发展历史是一段重要的过渡,在这段时间里,瓷器的烧制技术不断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越,为唐代之后瓷器工艺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瓷器也是在这个时代以它优越的材质条件逐渐代替了漆、木、竹、陶和金属制品,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这段历史时期青瓷的烧造重心主要在江南地区,我们就以六朝(东吴、晋、宋、齐、梁、陈)来限定这段时期青瓷的烧造历史。
青瓷小知识 ·时代风格
瓷器的风格主要受时代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各个窑口的产品各有特色,在同一时期依然显示出相似的时代风格。这里我们以越窑为例,简单分析一下各个时代青瓷的风格特点。
01
东吴
三国时期的青瓷仍保留着汉代的许多特点。一般来说,瓷器的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牢固,极少有流釉或釉层剥落现象。
这个时期青瓷的纹饰、造型风格都深受汉代铜器、漆器的影响。纹饰偏简朴,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和耳面印叶脉纹等,晚期出现了斜方格网纹,并在谷仓上堆塑人物、飞鸟、亭阙、走兽或佛像等,装饰趋于繁复。三国时期的瓷器种类花色比汉代大为丰富。
02
西晋
西晋立国不久,青瓷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瓷器质量显著提高。这个时期青瓷的胎质、釉色和造型装饰与三国、东汉时期都有差别。胎骨比之前稍厚,胎色较深。釉层厚而均匀,普遍呈青灰色。
品种大大增加,日常所需器形大多完备,用于随葬的冥器也有增加是六朝中花式品种最多的。器形矮胖端庄、稳重大方,很有气魄。
03
东晋
东晋初期,青瓷保持西晋时期的风格,东晋中期以后青瓷生产出现普及趋势,瓷器器形趋向简朴实用,装饰大为减少。三国西晋时期一度大量生产的冥器基本上停烧,主要以日常用具为主。东晋晚期开始采用莲瓣纹,西晋后期出现的点褐彩在此时得到普遍应用。
04
南朝
南朝时佛教盛行,莲瓣纹成为瓷器的主要装饰,褐色点彩依然流行,但是褐点小而密集,与东晋时有差别。釉色普遍偏黄,开冰裂纹,容易脱落,胎釉结合情况不如东晋。
当涂博物馆简介
当涂县博物馆现隶属当涂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为一类公益性文化场馆,位于当涂县太平府北路261号,2018年10月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2019年10月被批准正式独立设置。它以恢宏的气势、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展览和人性化的服务成为全省综合性较强的县级博物馆之一,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现已成为我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的主要窗口和重要的公共文化旅游服务设施。
馆区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由展览区、收藏区、设备区、办公区及报告厅等部分构成。其中展览区3200平方米(临展区600M2),基本陈列《风流国是太平州》,分“凌云回眸”、“姑孰物华”、“太平风流”、“江东烽火”、“姑溪放歌”和“苏里导演艺术馆”等6个单元,通过420多件展品(文物)、190多张图片、80多件雕塑和绘画,以及多媒体触摸屏、感应视频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了当涂五千多年的文明进程和代表性地域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