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长生——如皋长寿文化专题展(第一期)
时间:2023-02-07 来源:浏览次数:

长寿溯源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位于南通、泰州、苏州三市交界处,地形状若复釜。无酷暑剧寒,最适宜于人之生存1933年《江苏省志稿》)。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此后历代南北移民纷至沓来,共同开发丰饶的家园。经专家分析:如皋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风速平缓,空气清新,日照充裕,温和宜人,特别是雨水、热量和光照三同季,气候条件毫不逊色于巴马、钟祥,打破了长寿地区多在高寒地带、边远山区的思维定式。


长寿历史

三国东吴名将吕岱戎马一生,开疆拓土,屡建奇功,晋升大将军时,年已八十,九十二岁时官拜大司马,九十六岁终;宋代老寿星李嵩,自八十看花凡醉花前三十春,至一百九岁终;元代钱文盛,春秋九十有九,明太祖赐予八品长寿官;清嘉庆元年(1796),名贤吴际昌和施景禹赴乾隆千岁宴恭逢旷典,得觐天颜入宁寿宫御宴蒙恩赐鸠杖、银牌、绢帛。

 

长寿因素

如皋滨江临海,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物产多样,水源充沛,环境优美,是一座宜居之城。古代如皋,屡受淮河泛滥影响,海相、河相沉积,在成陆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红、黑、黄三色宝土,土壤母质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人们的生活方式健康养生,饮食偏好淡、杂、鲜、野,饮食习惯一干二稀,荤素搭配,利于人体的营养吸收。人们勤于锻炼、热爱劳动,乐观豁达。此外,如皋民风淳厚,敬老爱老风尚代代相传,如皋市政府施行多项惠老政策,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IMG_262

(丁杰)

 

 

IMG_263

 

 

 

(张乃见)

IMG_264

(张锡庚)

IMG_265

(王卫军)

IMG_266

(奚白)



长寿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如皋长寿现象重现辉煌。1998年被列入中国长寿之乡20025月底,全市145万人口中有百岁老人172位,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2007年初,百岁老人多达248名(含99周岁)。2007年起,全市健在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1.8/万以上,远远高于世界长寿乡标准(0.7/万)。2008年如皋市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2010年如皋市被确认为第六个世界长寿乡,成为唯一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长寿之乡。2019年年末,如皋市总人口141.3万人。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6.48万人;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0.94万人;百岁老人440人,年内新增百岁老人180人。2021年年初,如皋市现有户籍人口约140.4万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68031人,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10150人,百岁老人总数再创新高,多达525位。

 

长寿现象特点 

持续性 如皋历史上的长寿名人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96岁的东吴大司马吕岱。明清以来,《如皋县志》已设耆寿”“贞寿等专栏详实记载了如皋自古以来就显现令世人叹为观止的长寿现象。如皋198280岁以上高龄者仅有7300人,百岁老人7位;1990年为12000人,百岁老人9位;2000年为15000多人,百岁老人上升至33位;2000年以后,高龄群体逐年加大,百岁老人稳定在150位以上。现80岁以上者已达68000多人,90岁以上者10000多人。事实证明,如皋长寿现象根基牢固,将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广泛性 从如皋百岁老人的分布情况看:无论是东部粘土地区、中西部高沙土地区,还是南部沿江圩田地区、北部夹层土地区,20个镇、各镇皆有百岁寿星;从百岁老人的职业来看:有从事农业劳动、建筑、搬运等重体力劳动者;有从事养殖、缝纫、务工、家务劳动的一般体力劳动者;也有从事文秘、教师、医生、干部等脑力劳动者。

 

展  品

IMG_272

清二老赏画陶瓷坐像

 

 

IMG_273

 

清如意寿字白玉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