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铜钱 | ‘小博’带你看展览(五)
时间:2020-02-19 来源:浏览次数:

从巅峰到衰退



银钱时代到来

 

清代币制为银钱平行本位,虽以银为主,民间仍以铜钱为主。

顺治元年各省设局始铸造以年号为名,钱背以满文纪局名的铜钱。

此种钱制一直延续至清末

 

1.1 制钱伊始

01
顺治通宝——第一制钱
铸于世祖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顺治通宝是清朝入关后正式铸行的第一种制钱,面文“顺治通宝”,钱文宋体、均为对读;多为黄铜质,有极少数为青铜;钱体趋于扁平,钱缘宽阔。顺治通宝主要为小平钱,少数折二、折十大钱,按背文变化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早期顺治钱保留了明朝制钱工艺,使其版式具有明显的明朝钱币特征,而后期彻底从明朝制钱体系中脱离出来,建立了独有的清代制钱风格
顺治.jpg
02
康熙通宝
 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面文“康熙通宝”以真书直读。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为当时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商品交换、货币经济也非常发达,所以康熙一朝的钱币铸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而且铸量极大,存世非常丰富。
康熙.jpg
03
利用通宝
利用通宝是吴三桂铸造的钱币。版式大致有背“厘”,“二厘”,“五厘”,“一分”,以记折银。也有光背和背“云”,背“贵”等字。文字书写颇为工整。
利用.jpg
04
昭武通宝
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此钱仿明代钱币旧制,其版式有小平和折十型。
昭武jpg.jpg
05
雍正通宝——奠定钱文风格
始铸于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以小平钱面世,不存在大钱。对于钱币质地而言,雍正皇帝规定钱币以黄铜铸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宝现为五帝钱的一部分,五行属土,有辟邪的功效。是继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雍正通宝的钱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奠定了清朝此后一百八十余年的钱文风格。是清代钱币中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直径较大,做工精美,文字规整统一,故深受收藏者喜爱。
雍正.jpg

1.2  辉煌盛世

01
乾隆通宝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
乾隆.jpg
02
嘉庆通宝
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左为满文"宝",右为满文铸造钱局名,如泉、源、苏、河、广等。
嘉庆.jpg
1.3  日渐衰微
01
道光通宝——虚值钱之始
铸于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际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
道光.jpg
02
咸丰通宝|咸丰元宝|咸丰重宝
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铸造。由于鸦片战争、列强的掠夺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 。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造成铁钱、铅钱代替铜钱
咸丰通宝.jpg
咸丰元宝.jpg
咸丰重宝.jpg
03
太平天国货币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政权。太平军的货币除初期名称为通宝外,其余均称为圣宝。根据实物,太平天国的货币主要分为四类:开炉祝语钱,通用货币,纪念币,镇库钱。
太平天国.png
04
同治通宝
清穆宗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铸造。但因铸钱亏损等因,铸造很不正常,面文汉文宋体、楷书互见,各局所铸,大小、轻重参差不齐,铜质较差,铸工不精。
同治通宝.jpg
 

湖北加油 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