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荷花吸杯 
名称:粉彩荷花吸杯 年代:清·光绪三十四年 收藏地:如皋市博物馆 质地:瓷 质量:0.15kg 尺寸:长19.3cm,宽12.4cm,通高4.1cm 此件粉彩荷花吸杯为如皋市博物馆馆藏三级文物。此杯工艺精致,造型清新,形态优美,色彩莹润淡雅,整件吸杯犹如一朵开放的荷花,叶茎为柄,柄中空,杯底有一小孔与叶茎相连,与杯柄相通形成吸管,因此称为“吸杯”,杯柄背面题墨字楷书“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故又称“秋操杯”。

秋操”即秋季军事操练,据民国《太湖县志》载:“光绪三十四年冬十月举行秋操”。历经外辱的清政府,旨在通过此次秋操检验新军编练成果,为此特命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粉彩牡丹吸杯”作为赐予士兵们的纪念品。 粉彩为清代创烧的瓷器新品,又因其色彩柔润淡雅而被称为“软彩”,是由珐琅彩衍生而来的釉上彩绘瓷,创于康熙,盛于乾隆,后趋衰弱,光绪朝因大批烧制而渐有中兴之势。如皋市博物馆此件馆藏为光绪粉彩瓷中佳品,极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晚清社会历史研究重要实物资料。 名称:招子庸墨竹图轴 年代:明 收藏地:如皋市博物馆 质地:绢 尺寸:高332×宽167cm 本馆此幅藏品三级文物,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此画画面清淡空灵、竹影疏阔、竹节分明、连结自然、生意盎然。画家运用墨的浓淡、笔的轻重塑造形象;以水墨在绢上渗漏的偶然性造成墨色的层次,浓淡参差,轻重错落,枝叶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态。虽是一幅单色画,却有色彩的幻觉。画家以一种自由挥洒、纯以神行的表现方法,将文人士大夫所感知的“虚心有节”、“洒然清风”和“飘逸淡泊”的韵律展现出来,创造出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署“道光己亥画 南海招子庸”,钤印两方。 名人小课堂 招子庸(1793-1864),原名功,字铭山,号明珊居士,南海横沙(今属广州)人,清代文学家、画家、音乐家,被誉为“粤讴鼻祖”。于清嘉庆十一年中举,官山东潍县知县、青州知府,后罢官归里,以卖画为生,以画水墨芦蟹著称,兼工山水,尤擅兰竹。招子庸画蟹,着墨无多,令人想见江湖远景;所画的兰竹,或雪杆霜筠,或纤条弱筿,俱得生趣。招子庸画作现列为国家级珍品。 印章赏析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著名书画家文徵明长子。明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他是公认的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虽不属于东皋印派,但却对东皋印派的产生有影响深远,他的篆刻具有"开朝华而启夕秀"的承上启下意义。文彭还创立了明代的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或称"三桥派"。 茶 熟 香 清 
作者:文彭 时代:明 尺寸:长2.9×宽2.7×高5.6cm 质地:石 作品以安逸典雅、沉静清丽为基调,白文刻意追溯汉法,朱文则取宋元遗风而自出新意。 直 到 门 前 溪 流 
作者:文彭 时代:明 尺寸:长3.8×宽3.8×高3.3cm 质地:石 二、邵潜 邵潜(1581-1666)字潜夫,号五岳外臣,南通州人,崇祯时定居如皋,卒后葬于城东汤家湾。其作品精细饱满,神情轩朗。天启元年,邵潜辑自刻印成《皇明印史》,乃以印述史之嚆矢。后世推邵潜为东皋印派鼻祖,早期东皋印派三大家黄经、许容、童昌龄皆出自邵潜门下。 王 维 祯 印 
名称:王维桢印 时代:明 尺寸:长2×宽2×高1.5cm 质地:石 王维桢(1507-1556)字允宁,号槐野。华州平定里(今华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以后累任翰林院修撰、署南京翰林院事、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参加《明会典》的续修。著有《槐野先生存笥稿》、《李律七言颇解》等。 钱 谦 益 印 作者:邵潜 印主:钱谦益 时代:明 尺寸:长1.8×宽1.8×高1.3cm 质地:石 篆刻宗法何震一路,方正平稳,峻丽遒劲,用力冲切并宜,圆转自如。 三、程邃 程邃(1607-1692)字穆倩,号垢道人。新安人。清初移居扬州,尝客如皋,与冒襄、李渔友善。程邃篆刻效法秦汉,博采文,又不为其所拘,以古籀、钟鼎入印,取秦朱文印之长, 别开生面,自创一派。 懒 道 人 作者:程邃 时代:明末清初 尺寸:长1.9×宽1.8×高4.2cm 质地:石 篆刻宗法何震一路,方正平稳,峻丽遒劲,用力冲切并宜,圆转自如。 花 港 鱼 都 
作者:程邃 时代:明末清初 尺寸:长1.9×宽1.9×高4.8cm 质地:石 作品淳古苍雅,章法严谨,笔意奇古。
|